演讲回顾|柳冠中: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学术推广
学术推广
为什么叫★“十方★”呢?这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多维概念★,设计也应具备多维视角★,不能仅从单一角度去评价。★“十方”涵盖上下左右前后、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名字是有深刻道理的,并非随意而定★。如今★,设计在中国已推行40多年★,在座的设计师们和设计企业都做出了大量贡献。今天同时开展的邀请展,是一种探索★,虽然存在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它展现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技术改良★。我们应明白★,换个思路往往能发现更多机会,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只执着于一条道路。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事物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我们必须遵循★。只有逻辑清晰,我们才能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出路★;否则,就只能一味地跟随前人的脚步★。
学习历史是为了从历史的影子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把历史元素拿出来重新装饰,做成所谓的“文创”。文创不仅包括文化遗产保护,还有更重要的文化遗产活化。活化就是要让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学习设计大多是从国外借鉴而来,我自己也是如此,但我们要知道,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很多关于设计的理念,像“司法造化”“因材致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实事求是”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然而在教科书里却很少提及★。就像讲建筑史★,很多时候只讲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很少被提及★,就算讲中国建筑史,也只是讲讲斗拱。但我们要思考,仅靠斗拱能建起100层大楼吗★?我们必须深入挖掘这些传统文化中的设计理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中国设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重要的阶段★,现在已经有了设计师群体。最早在广东★,我发现刘世峰他们的设计公司与企业深度合作★,这是中国设计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改变了设计师只做外观设计的局面★。因为深度合作,设计师必须提出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通过这种合作,我们认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品牌设计的重要性。但这还不够★,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要从“中国制造★”向更高层次转变,我们要整合世界产业链,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输出我们的标准和流程,而不是一味地引进。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过去的路径依赖,实现换道发展。换道发展意味着在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创新是前无古人的,没有外国案例可以模仿★,所以必须加强研究,否则就会落后★,只能一直跟在外国人后面★。我常说★,三年前的产品和现在不同,三年后的产品肯定也会有很大变化,难道中国就不能拿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吗★?我们不能一直依赖现有的世界模式★,中国有责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搞设计的人必须保持清醒★,认真思考应该为老百姓提供怎样的生存方式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中国的智慧在于诠释原创思想,明确物质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例如杀鸡无需动用牛刀★,所做之事决定所需之物★。所以★,我倡导“使用而不鼓励占有”,并且鼓励分享★。只有通过分享,大家才能共同迈向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倘若一种新文明能在我们手中诞生并逐步积累★,它极有可能取代在世界上盛行数千年的工商文明。我坚信工商文明绝非发展的极限,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底蕴,我们有责任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中国倡导的“使用不鼓励占有”的新生存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而且,中国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毕竟500万人的成功经验难以满足全球80亿人的需求,而14亿人的成功范例却能为全人类提供宝贵借鉴★。分享型理念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合理性、节约性、可持续性与公平性★,进而体现设计的价值。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大众,而非仅追求部分利益★。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关乎人类未来,解决这些问题是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衷心希望在座各位能共同努力,过去常说破旧立新困难重重,那我们不妨先立后破★。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此次探索展中就有所展示。我们应总结并推广这些经验★,逐步拓展认知,形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让中国方案成为推动世界人类发展的希望之光。
中华民族有着★“惜墨如金★”的传统精神★,比如制作墨的过程非常复杂、不易。但现在为了追求眼球经济,为了满足视觉上的愉悦★,我们使用资源就像用金一样随意★,这显然违背了中国传统★。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它不是简单地体现在故宫的建筑★、唐宗宋祖的事迹上★,也不是慈禧的凤袍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去认知其背后的规律。令人惋惜的是★,近几十年来★,人们过上了一种看似富裕却有些荒唐的消费生活,我们要思考,这真的是人类的未来吗★?消费难道是人活着的目的吗?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和手艺上的先进,更要有思想上的领先。知识分子都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我们要“学往圣创绝学★”,做出前无古人的成就★,这才是中华民族5000年屹立不倒的原因★。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跟随一些口号★,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广东饮食更是独具特色。但我们也要思考,人不能仅仅关注饮食。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固然可以★,但我们自己要保持清醒。中国的饮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餐桌浪费现象严重,浪费的粮食足够2000万人吃一年,还有一些相关数据更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但水产养殖业、生猪养殖业、蔬菜产量都达到世界产量的60%,那剩下40%的资源去向哪里了呢?在当前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要思考现有的饮食方式是否完美,设计时要考虑提供怎样的饮食环境,不能一味地鼓励大吃大喝。
由广东省未来设计研究院主办,于2025年1月17日在广州设计之都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以“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尖设计大师★、行业精英、学者,共同探讨设计在中国建设中的实践路径与未来趋势★。同期举行柳冠中大师设计邀请展★、第五届广州创意周开幕式★、新质设计创新峰会、颁奖典礼、设计之旅等一系列活动★。
现在广州走在设计发展的前沿,很多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开发新产品,而是在探索新产业的诞生。很遗憾,原本邀请的一个案例因为相关人员有事没能来现场分享,他们利用集装箱开发出了十几种新产业★。集装箱不再仅仅是运输工具,它可以用于养殖业,还能改造成移动的音乐厅、体育场等。这种创新利用集装箱技术的方式,能够解决中国中小城市的一些需求,不需要再大规模建设宾馆★、体育场★、音乐厅等设施。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方向,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该在粤港澳地区推动这种全新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探索新方向。我们要理解新生产力的提出会带来新制造、新服务、新设计,设计不能再遵循传统的程序和方法★。我们学习了外国的设计思维★,但不能直接照搬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道路。
我发现中国在设计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午我也讲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最重要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头脑、有良知,可多数时候我们却仅仅用看得见的东西来评价事物。我不太认同完全依靠数据来解释世界,数据是没有温度的,很多情感和现象是数据无法表达的,比如人的心情。所以,人类和机器人★、AR(增强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永远不可能被AR替代。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学理工的朋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力和功的差别在哪里?有些人会把技术性能和功能混淆★,一旦涉及到人,问题就变得复杂了,不能简单地用数据来衡量★。设计代表着人的目的性,所有的功能、性能★、作用力★,都要符合人的需求才能被认可。而人是复杂、多样且多维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需求都不一样,设计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一种适应性的解决方案,需要研究人与我们所接触事物的外部因素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而不是盲目地“先干什么吆喝什么”。在当今时代,不能再像小生产时期那样,只关注表面。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深入探究外在现象背后的核心内容,这是一个永远探索不完的学问★,设计也是如此,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从80年回国,85年全国召开高校工业设计大会,当时大家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造型、制图,有人说是功能、结构★、材料,而我说工业设计是解决人的生活方式问题★,那时很多人觉得我说得太“虚★”。
欧洲通过文艺复兴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靠国家机器来推动的。西方人曾说中国人是“伪装成国家的民族”,这是他们对中国的片面认知,而他们自己一直以来也是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郑和下西洋时,我们的团队那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输出、征服和殖民,只是输出手艺和种子去帮助别人。而西方仅仅靠三条小船发现新大陆★,开启了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这就是地域政治和地域经济造成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和西方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5000年前发大水,西方人躲进了诺亚方舟★,而我们的祖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次邀请展的主题是“换道超越★”★,不是说其他设计不好,而是我们更要重点推动具有全新跨越意义的设计。我们要思考,中国设计到底是满足于“小桥流水”式的小格局★,还是要追求“星辰大海★”般的广阔未来;是仅仅满足于视觉体验,还是要拓展视野、胸怀天下。古人讲“亲情致敬,礼法致远,实用即近,公理致远”★,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追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像上海话里说的“过小日子”★,这不应是全体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我们的观念需要调整。北欧国家有600年的海盗生涯★,他们自己也承认,如果全世界都像北欧人那样生活,需要4个地球的资源,这说明我们不能只做发财梦,必须寻找另一条道路★。我一直坚持★“使用而不占有”的理念★,这就是中国设计应走的道路★,也是解决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一种模式★。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我们必须开始行动,不能满足于把现有产品做得精致★、便宜★、质量好,而是要换个思路解决问题。比如我们解决的应该是出行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汽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作为企业家★,更要担当起这个责任。人们在历史中似乎从未真正接受过教训★,因为我们生活在工商文明之下,这是一种资源竞争的文明。回顾人类7000年可发现、可解读的历史,无论哪个国家★、民族,都充满了战争★、暴力、革命和流血,根源就在于分配不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无法得到真正解决,所以设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从设计的角度看★,中国方案绝不是让每家都拥有三辆车★、两套房子,室内设计师也不应以承接10个别墅设计为荣。我们要思考,14亿中国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人类社会的演进、进步以及财富的创造,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观点认为是制度决定的,但中国不能盲目接受这种观点★。制度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我们不能只关注慈禧的凤袍这类表面的东西,看到人们在凤袍前流连忘返,我感到很痛心,我们应该思考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传承下来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如果没有郑国渠,就不会有800里秦川的繁荣★;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没有大禹治水,中国也不会是今天的模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深入挖掘中国的智慧,提炼出中国的原创思想★。物质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就像杀鸡不需要用牛刀★,我们要做的事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物质。
比如我的好朋友石振宇老师,5年前他出差到广州,下飞机后发现手机没带★,就马上坐飞机回北京取。这表明人一旦习惯了拥有手机★,现在如果没有手机,会觉得生活很不方便。如今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一项新技术出现时,可能它的问题还没被发现,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研究,不能盲目跟风★。就像奥运会,大家知道第一次奥运会是什么时候举办的吗★?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奥运会起源于打仗和征服,它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但这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吗★?这更像是动物世界的竞争法则。08年中国奥运会,我们首次提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更高更快更强”严格来说是手段,★“更团结★”才是目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但我们强起来的目的是什么?设计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发财,拥有三辆车、两套房子吗★?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明确我们到底要走哪条路。
我常说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的目的并非回到过去★,而是像“看影子是为了找太阳”★,从中把握事物发展的逻辑★。但我们常常只是把历史元素简单地搬到现在,还添枝加叶,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过去我们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现在和未来也应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就拿文化来说,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但要弄清楚文化的本质,就要探究它是如何产生的。过去★,由于交通和信息不发达,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空间上的隔绝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某个地方独特的阳光、物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当地的文化,语言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如今★,随着世界技术的发展★,空间隔阂对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小★。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可能只有在婚丧嫁娶、节假日时才会更强调文化★,而文明将变得更为重要。文化的流变指的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地域★,文化会产生一些变体★。当我们弄清楚文化的本质和流变★,就能更好地理解文化。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本身,更要关心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是我们认识文化必须遵循的逻辑★。如果不遵循这个逻辑,我们可能就会陷入某个局部的认知,最终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设计学科才能健康发展,避免重复老路★。人类的进化历程★,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新问题,进而持续提高自身认识的过程。
设计应从多维视角出发,不能局限于技术改良,那如何在实际设计中贯彻多维理念、开拓新的设计思路★?设计要满足人的复杂需求,不能仅依赖数据评价★,可在数字化时代,怎样平衡数据运用与对人的情感、需求的考量?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教授受邀出席云山十方汇大师论坛,在论坛上发表主题为《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的精彩演讲。他分享了对设计的思考★,设计本质是格式化世界与生活,满足人的需求★。其发展从单维走向多维,人们对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联认知也在深化。当下中国设计要摆脱路径依赖、探索新产业和思维★。未来应挖掘传统设计原则,走中国特色道路。设计创新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大众★、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设计的本质是格式化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生活用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应当担当起这个责任,不能狭隘地从门缝里看待自己的专业和学科。虽然从某个角度可能会看得比较清楚★,但这样无法全面认识世界,因为世界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整体。就像蝴蝶长得漂亮★,这并非是为了迎合人类的审美★,即使没有人★,它也会长成这样★,这体现了自然的规律。中国人讲★“司法造化★”★,这告诉我们,生物的形态是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并非仅仅为了好看。然而,现在我们常常以“酷★”和“时尚”来衡量事物★,这种观念无法解决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在过去生活物质匮乏的时候,我们在引进一些理念和产品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但今后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我们要知道,事实并不完全等同于真相,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我常说,论视力我们不如老鹰★,论嗅觉我们不如狗,但人类比动物强大的地方在于我们有头脑、有良知★。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社会★、设计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比如“一花一世界”★,就像我和刘志峰一起开发的门,“一门一人生”,每家的门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人生,它所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过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就如同贝特朗菲所说的那样,我们往往更关注看得见的元素,而系统是隐藏在背后的★。到了信息时代★,我们有能力去揭示这些背后的真理,所以要努力去探究事物背后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改良★。
现在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大家基本都接受了这个观点★。工业设计是关于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设计,但真正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我们线年代末,我们系里第一次开设系统设计课★,当时又有很多人质疑,觉得连产品设计都做不好,还谈什么系统设计。这说明我们常常只能看到单个的事物★,而事物背后人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才是关键所在★。如今已经是21世纪★,我们必须去认识世界背后隐藏的东西★,科学的发展不就是在不断揭示这些未知吗★?如果因为看不见就不承认,那是不对的★。上个世纪在意大利召开的罗马会议提出罗马宣言,其中提到物质不灭定律对人类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人不可能等上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亿年★,人只能活百八十岁★,所以人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到满足自身欲望的资源,而这种欲望是无限的★,一旦享用过某些东西,就很难再回到过去。
中国的青铜器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青铜器的总和还要多,但我们制造青铜器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财富,而是为了分封诸侯,探索国家管理的方式。我们的祖先思考的是人和社会的哲学,虽然近百年中国落后了,但我们依然有自己的优势★。人类社会追求的是合理发展,我们要继承传统,这种继承不是简单地穿汉服★,而是要深入挖掘传统精神的内涵。中国东面是大海,北边是西伯利亚的高山和高原★,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而且大约两三百年就会经历一个发展周期。而罗马帝国存在了1000多年,一旦分崩离析,就再也无法统一。这是地域政治决定的★,也决定了中国和西方走的路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找到并发扬自身的优势★,这才是真正传承传统精神。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中国社科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创立了“方式设计“事理学★”学说、“设计文化★”学说★、★“共生美学”、★“人为事物科学★”★、“设计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被世界先进国家该学科理论界承认及引用。并成为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