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界限融创未来!全球水科普专家集结杭州百年小学共探水科普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专家科普
专家科普
在★“水中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圆桌对话环节,邀请来自马来西亚、德国★、津巴布韦、澳门、浙江等多地相关领域的老师参与了本次对话★。
其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中国美术学院志愿者协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绿之翼”环保社团荣获优秀团体奖;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美术教研组长陈圆★、中策职业学校“绿之翼★”环保社团指导老师缪陈萱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学生夏宇泽荣获优秀绘画作者奖。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以淼和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根泉为获奖代表颁奖。
12月27日,2024第五届面向未来水科学科普教育研讨会在杭州南肖埠小学举行。研讨会以“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水科普教育”为主题★,连续开展五年,被列为中国科协2023年重点学术会议活动★,也是绿色浙江向世界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向未来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的重要学术品牌。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科学传播专家、我国首位乘“蛟龙★”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分享了她深海探索的经历,以及其启发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态的实践★。
最后,圆桌对话的各位嘉宾交互握手合影,意味着水科普教育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共同携手合作,无论是科普教育★、国际合作、技术创新还是社区动员★,本次跨领域对话展现了多元化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以应对水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类共同挑战。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根泉在致辞中介绍了流域中心多年来面向大众开展的以“同一条钱塘江”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水科普活动。他特别强调了青少年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性★,认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将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杭州市水生植物学会理事长陈煜初带着他发现的“中华水韭”来到了现场,并分享了他发现的水韭属新物种的情况,指出水韭新物种发现是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的体现★。现场向南肖埠小学校长林霞赠送最新出版的《水生植物图鉴》一书。
浙江省海豹救援队队长、钱塘江护水者侯雪源讲述了水域救援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经历,强调了公众参与和教育在水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
会议举办地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作为深耕国际理解教育三十年的典范★,不断迭代升级其教育内涵★。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肖埠小学书记、校长林霞在会上作了详细的教育成果报告,展示了该校通过课程探索、文化交融和跨界合作★,让这所★“小”学校拥有大视野。
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协会会长杨镇宇分享了澳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包括栖息地恢复和公众教育项目。
杭州市级民间河长★、中津交流中心副主席米莱分享了作为民间河长的实践经验,包括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动员社区参与水资源保护。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授Mohd Nawawi介绍了他在水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技术创新,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水下生物多样性。
跨越界限,融创未来,我们希望吸纳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践行水科普教育的行动中,跨越学科★、行业和文化的界限,持续地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教授最后发言。他强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界限,步步深入,向前拓展,激发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共同推进水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杭州市南肖埠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团队围绕《多样的水生世界》这个话题展开发表,带领现场观众走进江洋畈,认识美丽的水生生物;绿色浙江公益音乐人游翔先生介绍了“善艺计划”,这是一个利用音乐来传播海洋保护理念的项目,他讲述了该项目如何通过艺术从影响13个孩子,逐渐扩大到影响30万人的环保故事★;最后★,“诗意中国”海内外中文同步差异课堂的现场活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身处迪拜的夏菲(Fiona McConnon)老师共同开展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飞花令活动,课堂上夏菲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元素,体验其中的诗意情感和生命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世清教授对上述项目进行了点评★。他指出,以百年老校★、弄堂学校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基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长期坚持★,根据实际情况迭代更新,链接多方资源,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他强调★,面向未来是教育的使命,上述案例体现了艺术家、教育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跨越界限,共建共享共同应对更多话题,正是教育创新与跨界合作力量的展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副主任★、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首席代表Dominik Sprenger讨论了如何通过国际项目加强气候变化、海洋生态多样性等方面的合作,以及教育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简渠通过视频致辞,进一步阐释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多个角度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本次活动得到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杭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的指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浙江省水利学会★、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主办,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肖埠小学、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承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 (杭州)中心主任吴卫东和绿色浙江副会长、省科普联合会秘书长忻皓联合主持★。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斌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的关键途径。谢斌表示,浙江省正努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致力于打造全国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的高地★,希望通过与更多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自2010年中心联合绿色浙江发起★“同一条钱塘江★”公益行动,引导公众协助解决钱塘江水污染问题、共同参与保护母亲河的志愿服务。14年来★,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过30万。本次研讨会现场,对“同一条钱塘江”公众水科普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了表彰。
马来西亚阿尔布哈里国际大学教育与人文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亚太地区协调人Munirah Ghazali教授发表了题为“水生态教育的创新与国际化合作★”的主旨演讲。Munirah Ghazali特别介绍了通过整合信息通信技术(ICT)和可持续性教育★,以及建立亚洲气候教育教师网络★,来促进资源和专业知识共享的国际合作项目。同时,讨论了如何通过政策对齐、联合研究项目和跨文化合作伙伴关系来加强国际合作,并提出了实际的合作方法★,如教师交换项目、数字平台使用和社区基础项目★。